气泡膜,气泡袋,气垫膜,气泡垫,气泡膜袋,气泡纸,气珠膜,气泡布,气垫薄膜,塑料气泡膜,气泡膜机,防静电气泡袋,气泡制袋机,气泡膜制袋机,气垫膜机,气泡膜机械,气泡膜设备,气垫膜设备,缠绕膜设备

美国Alcoa柔性包装上市新型包装材料

  前不久,美国匹兹堡市Alcoa柔性包装公司开发上市了一种新型通用型铝箔-塑料复合外包装材料(商品名COLDFORM3000)。

  据了解,这种新包装材料可作为药品、注射器、一次性隐形眼镜镜片以及各种精密医疗器械产品的直接外包装材料。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加网,COLDFORM3000是由比普通铝箔加厚15%的铝箔、聚氨酯等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加工而成的致密性极佳的新复合材料。

塑料起火扑救原则

  2008年7月17日下午,上海市一家塑料制品厂塑胶车间发生火灾,3名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牺牲,9名消防队员受伤。火灾产生的浓烟飘出至少10公里远,高达1公里,并伴有浓烈的塑料烧焦气味。该厂塑胶车间建筑结构存在严重隐患,一根50米长的主梁突然倒塌,压在3名正在救火的消防队员身上,导致3人当场牺牲。当日16时,现场仍不断有浓烟排出。

  虽然在这次事故中,多人伤亡的惨剧不是由火灾直接造成的,但这次事故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消防工作中,塑料生产企业既要面对一些老问题(如塑料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有毒烟气等),又要解决一些新问题(如燃烧产生的焦油或燃烧熔滴),因此有必要了解塑料的燃烧性能及如何扑救塑料火灾。

燃烧性能千差万别

  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容易着火且燃烧剧烈。塑料种类繁多,燃烧性能不尽相同。具体来讲,塑料的燃烧性能通常与其分子结构中主碳链分子所含的元素有关。

  含氢和碳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容易燃烧,但燃烧得不太猛烈,燃烧速度较慢。

  含氧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有机玻璃)、硝酸纤维素(又称硝棉塑料)、聚苯乙烯等,极易着火且燃烧猛烈。

  含氮的塑料,如尼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通常不易着火,不易燃烧。但聚氨酯例外,其泡沫体容易燃烧。

  含氯(或溴)的塑料,如聚氯乙烯,不加增塑剂的话在遇火燃烧时会软化,冒白烟,离开火源后缓慢熄灭。不过,在火灾中,聚氯乙烯能持续燃烧。含有增塑剂的软性PVC(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比硬性PVC自熄性差。有自熄性不意味着不燃,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含氟的塑料,常用于化工设备内衬、高频和高温电绝缘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炊具涂层,如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燃的,但是如果过度加热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燃烧产物与塑料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塑料燃烧产物与塑料的种类、主碳链上所含基团的性质等有关。在火灾中,塑料燃烧产物主要有烟雾、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和燃烧熔滴。

  烟雾:如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在火灾中燃烧会迅速产生大量的烟。塑料的发烟规律为: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会热分解,产生很浓的烟雾,采用通风的方法可以驱除部分烟雾,但不能大幅度降低烟雾浓度;一些可燃尽的聚合物在灼热条件下和火焰中会冒烟,但浓度较低;脲醛泡沫塑料无论有无火焰,只要被加热就能产生浓烟,而且蔓延速度很快。

  有毒气体:在火灾条件下,任何塑料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有毒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一些种类的塑料燃烧除产生一氧化碳外,还产生其他气体,这些气体与一氧化碳混合致毒性更大。化学成分不同的塑料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种类不同:以碳、氢或碳、氢、氧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在火势猛烈时,这种气体最具危险性;含氮的塑料,如三聚氰胺甲醛和聚氨酯等,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氧化氮和氰化氢,这种混合气体毒性极大;含氯的塑料,如聚氯乙烯,在火焰中或过分加热会产生氯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含氟的塑料,如聚四氟乙烯,在火灾中或过分受热会产生氟化氢气体,该气体具有腐蚀性、毒性。

  燃烧熔滴:一般情况下,只有热塑性塑料制品才在受热时熔化和流动,产生可燃烧的熔滴,而热固性塑料制品燃烧不产生熔滴,但聚氨酯泡沫例外。燃烧熔滴的出现,会加速火势蔓延,对安全疏散及灭火都有影响。燃烧熔滴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塑料从火焰区熔化外流并阻止再燃烧,二是熔滴燃烧并产生柏油一样的滴落物。后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可燃气体:塑料燃烧或受热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燃烧或爆炸,当火场氧气浓度改变时,可能导致更猛烈的燃烧或爆炸发生。

扑救火灾遵循一定原则

  除硝酸纤维素外,塑料属于普通可燃性材料,贮存类别属于丙类、丁类,所以,适用于扑救木材及其他普通易燃物品火灾(A类火灾)的方法也适用于扑救塑料火灾。塑料制品厂生产车间及成品库发生火灾后,可根据以下几条原则灭火。

  对于一般塑料制品火灾可采用强大的直流水冲击的方法灭火。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可降低燃烧塑料表面温度外,还可以避免塑料熔融或产生燃烧熔滴,以免燃烧熔滴滴落物引燃其他物品,使火势蔓延,人员被灼伤。

灭火的同时应注意转移尚未燃烧的塑料制品。

控制火势,防止蔓延。

水枪阵地应设在上风和侧风方向。

塑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如果灭火时必须进入烟区,扑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防止燃烧熔滴滴落伤人。在可能有燃烧熔滴的地方灭火时,扑救人员应事先采取防护措施。

塑料回收,应该从农村抓起-农村有多大,市场有多大

 

塑料回收有些年头了,由于一直是买国内大厂的废料及国外货场的废料较多,所以就没把眼光放在内地找过货,老实说我做的比较高端,在内地找货不太现实,但是不代表内地的废塑料生意不能做,仔细算一下,内地的塑料利润比沿海更大,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地方,由于无竞争,利润是暴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所以我建议,还有想从事废料的朋友往内地农村市场多发展,那里也能成就事业。

用我老家的数据说话,当地的尿素袋子重约0.2KG/个,大约是0.2元/个,其他的磷肥及饲料袋大约是0.1—0.15KG/个,收购价格是0.1元/个左右,这个是聚丙烯(PP)材质的,算起来成本大约是1000元/吨,算上水分及灰尘等损耗,顶到天也就是不超过1500元/吨,加工成本大约是500—700元/吨,也就是做出来成本大约2300元/吨,这个料在南方卖大约能值3700元(保守),还不算里面还可以加大约20%的填充物,如果算上这个利润,那一吨的利润应该可以达到2000元/吨(保守),一个月做个10—20吨就够了,做这个又简单又轻松,如果耐的烦,还可以把有的袋子挑出来,脱色以后做成奶白的,利润可以翻一倍,这个帐实在不能算,越算心越动啊,哈哈。。。。。。

另外一个就是薄膜,收购价格和袋子的价格持平,这个料是聚丙乙烯(PE)材质的,洗一洗,成本大约也就是在2500元/吨的样子,加工成本不超过700元/吨,做出来的料可以买到6000多元/吨,如果挑选的颜色好,做的料透,最高可以卖到9000吨/吨。利润显然不低。

还有其他废塑料例如;塑料盆,椅子,瓶子,其他塑料制品等。这些东西在农村收购的成本都比较低,虽然说收购量不可能太大,但是贵在一是长期稳定的有货源,二是价格低,三是没什么竞争,开一家小厂,投资不超过过20万,就算平均一个月只做10吨,一个月利润也不可小看。另外收到的杂料可以挑选分类以后再转手卖给其他人,这个也能赚不少钱。

俗话说农村包围城市,有多广大的农村市场,就有多大的废塑料市场,与其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打拼,不如把目光集中到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市场,更何况从事这个行业经济利益还是比较可观的,因此我建议搞废塑料要提高到战略角度,从农村抓起。

当然如果在农村做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对当地环境熟悉,人脉关系广

2, 有一定后备资金,能做到存更多的货,不怕压资金,塑料是量越大,越有人买,越好卖

3, 最好懂得塑料分类及加工,加工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品质

4, 有外销能力,不能坐等销售,一般来说江浙及广东塑料价格稍微高一些

5, 要兼顾收购当地城市的废料,位置要在城乡结合部比较好,不能太把位置选偏僻了。

人在干,天在看,只要努力,塑料回收即使在农村也能干出大事业。

食品包装材料对出口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食品容器和食品包装材料对于食品安全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讲,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美化商品,使之便于保存、储运和使用。但直接接触食品的内层材料的安全使之不受污染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包装安全卫生已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都对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限量标准,并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成为限制进口的新的技术贸易壁垒。近年以来,我国因食品包装安全卫生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法规标准被禁止进境、退货及销售等情况不断增多,仅2005年1至10月,欧盟向我国通报了54起食品包装安全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包装信誉,对扩大食品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把好进出口食品包装安全质量关对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十分必要。

  1、食品包装材料的分类及产生的危害

  我们在进出口食品检验过程中,接触到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分为塑料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容器基复合材料等。根据世界包装组织(WPO)提供的信息,全球包装业营业额已逾5000亿美元,其构成情况为:纸和纸板32%、塑料28%、金属24%、玻璃6%、包装机械5%、其它5%。

  1.1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助剂,在一定的塑化条件下加工而成。食品包装设计常用的塑料是聚乙稀(PE)、聚酯(PET)和聚氯乙稀(PVC)。

  主要危害:树脂本身无毒,但其单体和降解后的产物毒性较大。因为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助剂,或非法使用一些助剂(如一些PVC保鲜膜加入DEHA增塑剂),以及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简陋,使塑料树脂中残留单体超量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对食品造成污染,威胁人体健康。

  主要毒性物质:苯被公认为致癌物质,但苯类是树脂材料的良好溶剂,它具有溶解性强,挥发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树脂的溶剂。在包装中主要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粘和剂和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剂。由于在复合材料和塑料印刷过程中苯类溶剂挥发不完全,包装材料或容器生产设备比较简陋时有可能造成苯类物质在包装材料中残留。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苯类物质渗透到食品中,会导致食品中含有苯。

  双酚A是一种普遍应用在塑料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化学物质,塑料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双酚A在加热后可融入食品中。酚醛树脂和脲醛中甲醛含量较高,塑料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游离甲醛可融入食品中。

  1.2纸制品

  用于食品包装设计的主要是草浆和棉浆,

  主要危害:

  由于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稻草、麦杆中有农药残留,最终导致原纸受到农药的污染;采用回收纸重新造纸,油墨颜料中的铅、镉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仍残留在纸浆中;在使用漂白剂对纸浆进行漂白时,有些漂白剂具有一定的毒性;纸着色剂中含有荧光染料加工所用的原纸或加工过程不符合要求,造成微生物污染。

  主要危害:铅、砷、荧光性物质、大肠菌群、致病菌。

  1.3金属制品

  用于食品包装设计的金属材料有马口铁和铝,在与食品接触的内表面通常会有涂层,以防止食品中的酸性物质及蛋白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硫对金属的腐蚀。涂层是一种热固性塑料环氧树脂、过氯乙烯涂料、漆酚涂料等。

  主要危害:涂料可在各种溶剂中的蒸发残渣、氯乙烯残留、游离酚、游离甲醛、重金属铅等。

  1.4玻璃容器

  食品包装设计用的玻璃容器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制成。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一些辅料毒性较大。用砷、锑作澄清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玻璃包装材料的光泽度,加入铅元素。

  主要危害:重金属砷、锑、铅等残留。

  1.5复合包装袋

  是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将不同材质的薄膜经湿法或干法粘和而成。

  主要危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彩色油墨可产生有毒物质。如:甲苯二铵、蒸发残渣、重金属等。

  2、国外食品包装的法规及要求

  世界各国对食品包装都有严格的要求,并有一系列法规体系来保证进口食品不受包装材料的污染。

  2.1美国的法规要求

  美国联邦法规中的第21章(CFR)从第170节至186节,严格规定了食品的包装。通常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必须符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规定,并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的测试。化学成分组成:包装使用的材料必须在法规中有明确的确认,包装商还必须遵照法规要求的方法条件处理这些材料。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材料而言。

  迁移测试:包装材料需要经过检验,通过复杂的迁移测试并被认定是安全可靠的材料。迁移测试是用于评测从包装材料中流失出来的食品残留物的含量水平。通常,这个方法是新型包装材料的必选测试。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还允许公司提交一份“食品接触证明”,凭此判定接触食品的一种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和相关数据是安全可靠的。美国进口的食品包装或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都必须符合FDA的严格测试。而确保该包装材料满足FDA的规定则是食品包装商的份内职责。

2.2欧盟的法规及要求

  欧盟有关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现行的法规是欧盟2004年11月13日颁布的一项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的有关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EC)No.1935/2004,该法规不仅取代了先前实施的80/590/EEC和89/109/EEC指令,而且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以往法规。该指令的实施,不但会影响到我国对欧盟食品包装材料的出口,而且会因相应的包装材料问题对我国输欧食品的出口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ECNo.1935/2004是欧盟最新的关于与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基本框架法规。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的框架规定形式是指令,需要各成员国进行转换,而此次是直接以法规形式颁布的。这意味着各成员国不需任何转换,应直接完整地遵守本法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其法律效力更强更直接了。

  该法规对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提出了通用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应按良好生产规范组织生产,这些材料和制品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其构成成分转移到食品中的量不得造成危害人类健康,或食品成分发生无法接受的变化,或感官特性的劣变的情况,且材料和制品的标签、广告以及说明不应误导消费者。

  该法规对活性和智能材料和制品制订了特殊要求:①活性材料和制品可以导致食品感官特性和组成发生变化,但条件是其变化应符合适用于食品的共同体规定,如果没有相应共同体规定时,其变化应符合各成员国有关食品的规定。②有关活性和智能材料和制品的特定措施的补充规则尚未通过时,有意识地掺入到活性材料和制品中并被释放到食品或食品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其许可和使用应符合适用于食品的共同体规定,以及本法规及其实施措施的规定。③活性材料和制品不应导致食品组成或感官特性的变化,譬如掩饰食品的酸败,这可能误导消费者。④智能材料和制品不应给出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有关食品状态的信息。⑤已经与食品接触的活性和智能材料和制品应充分标识,以便消费者能辨别其为不可食用部分。⑥活性和智能材料和制品应充分标识,说明此材料和制品是活性的和(或)智能的。

  新法规对与食品接触的材料提出了具有追溯性的要求。新法规规定,为了便于材料的生产控制、有缺陷产品的召回、消费者信息的获取以及责任分摊,在任何阶段都应保证材料和制品的追溯性。

  新法规对标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同样适用于进口产品。因此也是值得国内相关方面关注的内容。

  2.3日本法规及要求

  日本早在1947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中就提到了食品接触材料的问题。同之前的一个法规规定的一样,日本厚生劳动省(MinistryofHealth,Labor,andWelfare)颁布了食品包装的标准。目前,针对一系列特殊的塑料包装材料、软包装胶粘剂和树脂等的应用,日本厚生劳动省已经推出了一些法规标准。

  一家名为“日本卫生烯烃与苯乙烯塑胶协会(JHOSPA)”的工业社团早在1973年首次发布了非官方性的材料使用指南,这些标准是在此基础上补充发展而来的。JHOSPA发布的指南,涉及了聚烯烃和其它聚合物制造的食品接触材料,与美国的FDA法规有些共通之处。这个指南是非强制性的,但是,日本的公司都知道并遵守这个指南。

  任何个人或公司想将包装材料出口到日本,都必须通知日本厚生劳动省。另外,除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的食品安全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变化之中。

  3、我国食品包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今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质量控制比较薄弱;二是一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三是一些出口食品企业只注重所生产食品的安全质量,不注重所使用包装的安全质量,对采购的食品包装质量把关不严;四是一些进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企业,在贸易合同中不规定货物的安全、卫生指标,有的甚至隐瞒货物实际用途,以此逃避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

  目前,虽然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包装的生产、经营、贮存、使用等进行了规定,但在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方面,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工作体系。在技术标准方面,一些食品包装安全、卫生标准老化,不能有效适应国外市场需求;一些检测方法标准还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亟待制订。

  4、我国出口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控制措施

  作为检验检疫部门要把住进出口食品的安全质量关同时,又要对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对产品产生的污染进行危害分析,防止包装材料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1强化源头管理,确保进出口包装材料的安全质量

  要对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的监管模式,从源头上控制进出口食品包装质量。

  4.2加强生产监管,确保进出口包装材料的安全质量

  要对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的管理,要从生产企业抓起,强化对原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无毒无害;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引导企业按照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出口食品包装安全质量;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使用包装的核查验证,发现问题应及时抽样检测,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包装盛装食品出口。

  4.3加强CCP点控制,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

  对出口食品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应将包装材料的控制作为CCP点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包装材料中的化学物质不会污染产品。

连续封口机故障分析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连续封口机使用时间长了,特别是在连续工作、超负荷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电气故障及机械故障,诸如:封口不牢、机器走走停停、起步时保险丝熔断、运行中发出”吱吱声”、温度无法控制、封口处成品袋变形及弯曲、封刀压印处出现气泡或不规则痕纹等。本文结合实际使用经验,针对其中几种故障,分析其起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阐述了连续封口机的保养问题,希望对使用连续封口机的企业及个人有所帮助。

1.  封口不牢 封口不牢是连续封口机的常见故障之一,封口不牢有三层意思:①包装袋封口处无法封上;②在封刀压力作用下,袋口虽封上了,但稍用力挤压或撕剥,封口便又开裂;③对封口处进行剥离试验时,出现一半封合牢固、一半分离的现象,这样的包装袋封口质量仍不合格,因为内容物在储运过程中经挤压很容易漏掉。这种情况在复合里料为OPP、吹塑PE时常常出现。

   造成第一种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封温度不够 通常情况下,以OPP为里料的复合袋,当制袋总厚度为80~90μm时,热封温度要达到170~180℃;以PE为里料的复合袋制袋总厚度为85~100μm时,温度宜控制在180~200℃。只要制袋总厚度有所增加,热封温度就必须相应提高。 (2) 热封速度过快封不上口还与封口机速度快慢有关。如果速度过快,封口处还未来得及热化就被牵引辊传送至冷压处进行冷却处理了,自然达不到热封质量要求。 (3) 冷压胶轮压力不合适 冷压胶轮上下各有一个,它们之间的压力要适中,调节压力时只需夹紧弹簧即可。 (4) 热封薄膜质量有问题 封口封不上还与热封薄膜质量有关,如果复合里料电晕处理不均匀,效果不好,并恰好出现在封口处,肯定无法封口。这种情况很少见,然而一旦出现,产品必然报废。所以在彩印包装行业,是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一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分析起因并加以解决。如果封口处有水分、脏污,也会造成封口不牢。总之,解决第一种封合不牢问题,一般可适当提高热封温度,再降低热封速度,同时加大冷压胶轮的压力。

   导致第二种封口不牢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热封温度不够 只需适当提高热封温度即可解决问题。 (2) 热封刀的刀面不够平整热封刀分上、下两片,通常热电耦装于其中,用来感应温度的传递情况。热封刀上有三个螺杆,中间的螺杆起支撑和加固刀片的作用,其他两个螺杆都配有压力弹簧及垫片,主要用于调节热封刀压力,上、下刀片各有两个弹簧。造成热封刀刀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中间螺杆装斜了,不是水平的;或者是上热封刀的压力弹簧压力不均。解决方法是重新校正中间螺杆的位置,使其处于水平状态。如果上、下热封刀不平衡,则要通过调节压力弹簧来实现,调节到适中即可。让弹簧向外退时,热封刀将向下坠;将下刀片的弹簧向上施紧时,热封刀将向上移动。 (3) 冷压胶轮压力不均 冷压胶轮压力不均同样也会造成此类封口不牢故障,解决方法同第一种情况差不多。

  导致第三种封口不牢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热封刀压力不均或冷压刀压力不均 热封刀和冷压刀上的调节是完全一致的。 (2) 热封刀的刀面不够平整 参照第二种封口不牢故障的相应解决办法。

 2.保险丝熔断 DBF-900型多功能塑料薄膜连续封口机的主电机由上海上微金丽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该电动机的主要作用是带动变速箱及各部件齿轮传动。有时封口机一启动,就会发出”吱”声,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发生火线上保险丝熔断现象。排除该故障首先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而后将电源切断,用电阻档测一下开关是否损坏,另外还应认真检查线路及电机是否短路。通常电机短路、绕组烧损或断线时,一启动封口机,保险丝就熔断。发生此故障的另一个原因是保险丝规格太小,相应加大其规格,便可以解决问题。

3.运行中出现”吱”声 该故障出现在封口机运行过程中,”吱”声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接下来就是封口速度不均,造成包装袋封口压印处纹路不好,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其间偶尔也能正常工作,但反复无常。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机械损坏或磨损严重,以及润滑不良。 前段时间我厂使用的DBF-900型多功能塑料薄膜连续封口机在封口时就出现过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循着发出的音响来寻找故障部位。将背面保护板拆开,发现”吱”声是由变速箱中传出的,逐一将各固定螺丝拆下,发现变速箱内的润滑脂已干固,齿轮亮铮铮的,这说明故障起因是缺油。将同型号机油及润滑脂混合后加入变速箱,并紧固螺丝复原,开机后”吱”声消失,封口正常。 另外,如果高温带的接头松弛、严重损磨,并且不干净、表面有污物,运转过程中不与牵引轮同步,有时也会发出”吱”声。解决方法是更换同规格的高温带。 更换高温带有一定的技巧。首先用手将压力轮弹簧压缩,而后将高温带的一头放置于胶轮上,另一头则是用手扶住靠在另一胶轮上,将调速器设置为低速,一启动,靠着运动惯性,高温带就自动装上去了。有时”吱”声也由直流并激电机发出。可能是电机轴承缺油产生。如果是此种情况,则应拆下并加油润滑,声音就可消除。

 4.封口温度失控 该故障表现为温度表显示失灵,无法控制温度,热封温度不恒定,封口处不是被烧焦,就是封合不牢,封口变形,很难看。造成该故障主要原因是温度计已坏,必须修理;另外,热电耦可能也坏了,不能正常地将感应温度传至温度计上。换上同型号、同规格的热电耦即可。 机械方面的原因是热封压力不均,只要调节热封刀的压力弹簧,使其压力一致即可。同时,热封刀的压触面应保持干净,无污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复合材料本身的热封质量不好,热封系数发生变化,造成所承受的温度不一致。

 5.封口机走走停停 我们在生产中曾遇到封口机走走停停、速度不一致的故障,将封口机背面的面板拆开,发现电动机的轴杆连接处与变速箱连接处已出现脱落、松弛现象。重新紧固螺丝,使之全部吻合,问题也就解决了。另外,主电机是靠碳刷接触而运转的,如果碳刷严重磨损,与滑环不完全接触,或摩擦性不好,同样也会造成封口机走走停停,换上同型号的新碳刷即可解决问题。

6.封口处出现气泡及不规则痕纹 这种故障也较为常见,虽然不会造成包装物泄漏,但影响了包装的美感,破坏了商品形象。导致此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设备使用时间长了,高温带上附着了灰尘及塑料屑等脏物,造成高温带不光滑、不平整,使得封口受热不均匀,经冷压轮压合后出现气泡。清洗或重新更换高温带即可排除故障。高温带一般宽1.5cm,厚约22μm如果粘上脏物后实在洗不掉,就只好报废。 (2) 冷压胶轮上有排列不规则的凹凸痕迹,直接反映到包装上,使封口处出现较多的明显痕纹。为了保证包装袋成型美观,最好是更换冷压胶轮。

 7.设备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将封口机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一般室温维持在25℃左右即可。 (2) 每运行48小时,就应向各运动部件加注6#机油,主要在齿轮、轴承及变速箱等处。 (3) 应定期除尘,保持整机清洁。不用时最好拔掉电源,用罩布将其遮盖。 (4) 如果运行时间过长,关机前应将冷却风扇打开,待温度下降后再关机,因为不冷却就关机,高温带很容易损坏。 (5) 高温带应定期除污垢,以保证封口质量。 (6) 严重磨损零部件应及时更换,以延长整机寿命。

搬家公司告诉你大件物品和特殊物品如何搬运

对于那些体积较大的家具、家电及生活用品,搬家时不需要打包,直接运走即可,但在搬家公司来之前要事先做好整理和准备工作,这样就不会在搬家公司到来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1.冰箱搬运前先拔下插头,再清空,里面不要放东西。

2.洗衣机要先拔下插头,再将内部废水完全排除。

3.电视机、电脑等先用棉被或厚实的被单覆盖在屏幕上,并捆绑好将其保护好,再用胶带将插头等固定。

4.衣柜、书桌等需要内部清空,并锁上(钥匙注意收好)或用胶带固定。桌子先用厚纸板将四个角胶粘好,以防刮坏。

对于一些特殊物品我们要事先包装下,如易碎品或一些危险物品。经过打包处理,对于物品有好的保护作用,这样既不至于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

咖啡杯
  使用气泡布(或报纸)将杯子包住,倒扣并错开把手位置相叠。
  为了保护把手,请用气泡布紧紧捆住。
  放入箱子时,把手跟杯身互相交错,倒扣放入 。

花瓶或酒瓶 ;
  先放入原有之包装盒再放入箱子 内。若会松动,请放入一些填充物固定之。
  连盒子一起放入纸箱,可和其它物品一起装箱。

盘子
  盘子与盘子之间夹着气泡布或有绉折之报纸。
  约2至3个为一组再用气泡布捆包。
  放入箱中请注意要立放。

书籍
  请使用重物箱(小箱),不要装过多,装过多不容易搬动。

菜刀
  用厚纸做成护套,将刀刃包住并用胶布固定。
  刀柄务必露出,让人一看便知是菜刀,较为安全。
 北京搬家公司提示学校搬家或事业单位搬家相对于个人或公司搬家物品又多了许多,所以在搬迁的过程中更要严格制定搬家计划,在搬迁的过程中更需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搬家过程中手忙脚乱,才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搬家前必须认真执行的工作:
 
      1、要做好资产设备的清点工作,所有物品务必在搬家之前清点清楚,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搬家物品,原则上使用人员、使用用途不变。

   2、确需报废或不再使用的办公设备物品,由各搬家单位登记造册、填写报废物品申报表,经资产处核实后,交回校库。此次搬家后,原则上同类办公设备不再配备。

  3、房屋附着物不在本次搬家范围之内,如空调、防盗门等。不搬的物品,需登记造册办理移交手续。

搬家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

      搬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板式家具,如处级办公桌、会议桌、隔断办公桌等,与资产管理处联系,由供货厂商进行拆卸。经房产管理中心统一安排搬家至指定地点后,再由厂商负责安装。

搬家后需要处理的工作:

      搬家后各部门需做好原有资产的核对工作,有报废处理物品的单位,需及时办理物品移交及核帐手续。